《我所知道的中国皇帝》乾隆(三)
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,也是近代化转型前夜的转折点。这个时期,经济总量跃居世界首位,人口突破3亿大关,文化典籍的编纂达到空前规模,疆域版图在乾隆中期达到极盛。然而,盛世表象下暗流涌动:国库存银增长与民间流民潮并存,文化整合与思想禁锢交织,天朝上国的外交姿
乾隆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,也是近代化转型前夜的转折点。这个时期,经济总量跃居世界首位,人口突破3亿大关,文化典籍的编纂达到空前规模,疆域版图在乾隆中期达到极盛。然而,盛世表象下暗流涌动:国库存银增长与民间流民潮并存,文化整合与思想禁锢交织,天朝上国的外交姿
乾隆二十年四月十一,北京菜市口刑场,空气凝固得像块铁板。往日喧嚣的市井之地,此刻鸦雀无声。兵丁林立,围观的百姓屏住呼吸,目光死死锁在刑台中央那个头发花白、官服被剥去的身影上——胡中藻,曾经的翰林院学士、内阁学士、广西学政,堂堂三品大员!
1755年5月21日(满清乾隆二十年四月十一),翰林胡中藻因《坚磨生诗钞》中多“悖逆讥讪”语被处斩,被称为胡中藻诗案或胡中藻《坚磨生诗钞》案,是乾隆时期知名的文字狱之一。
有清一代,文网之密、文祸之烈堪称中国古代思想专制的巅峰。从康熙年间的《明史》案拉开序幕,到乾隆朝胡中藻案、沈德潜案达到顶峰,清廷以 "莫须有" 的罪名在文字中编织罗网,将无数文人投入万劫不复的深渊。这些案件不仅是个体的悲剧,更是一个时代文化的殇歌。